栏目导航
 
>> 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 中国青年报
>> 中国教育报
>> 中国纺织报
>> 人民网
>> 中国教育在线
>> 央广网
>> 学习强国
>> 新浪网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浙江日报
>> 浙江教育报
>> 浙江工人日报
>> 钱江晚报
>> 都市快报
>> 浙江在线
>> 宁波日报
>> 宁波电视台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中国宁波网
>> 甬派
>> 甬上
>> 今日镇海
>> 其他媒体
请输入关键词:
 
首页 > 专题新闻 > 红帮大讲堂 > 第二十三讲
 
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9-12-25   点击率: 信息来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很高兴的能够有机会来到浙江纺院。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成长经历,因为我从小是在母亲的纺纱织布声音中长大。那么那时候也是看的母亲纺纱,奶奶织布,父亲染色这样子一个场景。那么自己从小就感觉到我应该有理想作一名染布能手。所以后来当蓝印花布厂招工的时候,我是第一个报名到蓝印花布厂。实际上我进去的时候比你们在座的年龄还小,我只有16岁。16岁在染坊里边做学徒实际上很艰苦。那时候天天纺织,天天洗布,天天染布,天天晒布,是一个很枯燥的活。那时候做了一段时间,感觉到也不是自己想象的自己喜欢的一份工作。所以我想要求调出这个厂。那和70年代的76年到77年之间。我们那时候最时尚的是半导体厂、电机厂、塑料厂。那么我想我应该从染布厂里面调出来,能够进入这个最时尚的时髦的这种半导体厂。所以我就和我母亲讲,我要调出这个染布厂,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母亲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如果能学个手艺的话,可能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吃上一碗饭。所以后来这个我们那些常理村革委会的主任讲,希望你能够安心学习走到哪里,都要吃苦才能成才。没有说天下,这个很省事的事情就能够把自己的,这个学业把自己的工作能够做的很好。所以后来通过他们两位的这个教育,我坚持了下来,那么我那时候总是第一个进染坊,最后一个出来。一年以后,我被评为了年轻的染布能手。这给予我了很大的鼓励。那么我想把这个染布技艺能够学好。那时候我们大量的蓝印花布是出口日本。那时候日本对蓝印花布的要求很高,不断的要求新的纹样。但是我们那时候年轻人都不会设计新的纹样,那怎么办?我们就到厂里去收,到乡下去收,同厂里的师傅一起到乡下去收,把民间的东西收来,然后再组合成新的纹样给日本人订货。所以那时候是为了出口。那时候周恩来总理说我们国家还很穷,我们要有我们的工艺品,换我们的外汇,我们可以买很多先进的武器。

  所以我们那时候是作为一个工艺厂的一个学徒。我们来把我们的这个工艺品能够出口。所以后来我们就开始学习画画,我们在座的同学,可能也是画画考进来的。那么我们要帮日本人设计纹样,你首先要懂得画纹样。那么我们就每天到文化馆去学习素描,学习色彩。虽然和大家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是晚上去学些白天工作。和在座的同学我们一样的,我是后来考入了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那时候是一个大中专,那时候我是23岁,已经辍学八年,然后考上了这个中专学校。那时候我师父同我讲你一个做染布的,考上一个做泥巴的学校,好象没有什么很大的长进,这去不去也无所谓。也是我母亲鼓励我,既然是一个学校,那肯定会学到很多的这个美术方面的基础的东西。可以把你的图案画的更好。所以后来我就上了这个当时的宜兴陶瓷学校现在改名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也是一个大专。所以那时候在学校里边,我每天晚上一个在图书馆画纹样,画图案。把我学到的老师教的纹样。融在了我的蓝印花布的设计中间。

  我有很多的图片同大家一起分享。

  因为我的祖籍是苏州人。1860年,太平天国打仗,从苏州迁到了江北。这个是我的母亲,今年已经93岁了,一直在我们的博物馆里为很多的中外来宾演示她的纺纱织布的技艺。虽然我从小受她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那时候上中学的时候,我一人身上穿的土布的衣服,有人穿着洋布的衣服,我也一直很自卑。那母亲一直同我讲你也不要自卑,你这衣服,是父母织出来的,只要干干净净就很体面。所以我也是那时候似懂非懂的感觉到这个纺纱织布是我们自己的能够,家庭能够做出来的。那么也能够增强自己的一点自信心。这个是我们这个是1976年在这个蓝印花布厂那时候的一组图片,这组图片是日本人来为我们拍的,因为76年77年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彩色胶卷。他把我们的整个工艺流程都拍了。后来印成了明信片在日本发行。那么这一组就是1977年的时候,我们染坊工人的一个合影。前面一排老师傅现在都已经过世了。我是第三排右边的一个最年轻的一个学徒,现在很多人基本上都不做蓝印花布了。那么就我一个人坚持到了现在,也成为了我们国家级的一个非遗传承人。那么第一个就是23岁考的宜兴陶校的时候,一个学画画的一个场景。那么那时候这个我们的系主任是从景德镇陶院来的。这个现在你的心现在在南京艺术学院呃,我们很多的他在苏州工艺美院,那么我们那时候一起留校的老师。我后来也是比较幸运。3年以后,因为图案画的好,留校做老师做了3年做了3年以后。调到了工艺美术研究所,回去以后,后来我创办了蓝印花布的博物馆。那时候实际上对我来讲就像自己出来创业一样的,就像我们在座的很多的学生,毕业以后可能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工作室,在父母的支持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一个工作单位。无论是是3个人、5个人还是10个人,8个人,那么你要从头开始。所以当时我也是这样的,也是很困难。一开始出来就要租房子,那么租房子你还要,请人员,还要发工资,还要有电费水费。所以说当时我辞职出来这几年也是很困难。那么只有你坚持不断的做下去。我们是白天。接待,销售,晚上创新。所以我们那时候基本上睡得很少,只有几个小时。每天晚上你的要做创新设计,如果没有创新设计的话,你的来蓝印花布馆或者说你的公司,你的工作是支撑不下去的。那时候女儿比较小,也管不着她。所以有一次我们出去到上海去的时候,我女儿一直说,你能不能带我到上海去玩玩?有一次终于把她带去了,不过我一直忙于,蓝印花布的销售。我后来在上海有12家的门店都销售蓝印花布。因为你要如果你要生存,你的产品设计一定要好。就像我们在座的很多学生可能都是学服装专业的。那么还有一些其他的,那么你一定要把你的产品设计好,要有人买你的作品,买你的产品,你才能够生存的下去。所以那时候我是也做了很大的尝试。起先在上海,我们在长乐路上开了一个店。销售蓝印花布,后来卖的蛮好,我又在四川路上开了一个,又在茂名路上开一个,又在思南路上开的,后来又在华山路上开一个。那么我们要蓝印花布馆生存,首先要你要卖得出去,有你的费用。就像我们在座的,如果毕业以后,那么你首先要租房子一样的道理,那么要与自己的工作要有自己的单位。你在人家那里打工,你设计的作品也要有人消费你,你才能够在厂里得到厂领导的重用。所以说你们现在很幸运有这么宽敞的教室,有这么好的老师,有这么好的学校。我希望你们应该抓紧时间用功学习。把自己的青春,化做学习的一种能量。出去以后才能够。养活自己才能够把你自己的东西得到社会的好评,得到老百姓的好评。这是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是基本的一个常识。这个是我们一生中间最大的体会。你就是到普通的公司做设计。你设计的产品应该要符合我们现代人的需求。我也是从那时候过来,我从研究所辞职出来开始。那么你就要发挥你的最大的基础性的设计如果学校里边没有学好,你设计出来的东西不会有人要。那不会有人要你。无论是你的公司,你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后面有的时候倒闭,那还要重头来实现。所以很多学生有的时候到我博物馆来实习,他就感感觉到我在学校里面真的没有好好学。但如果出来以后,我感觉到自己在创新方面基础没有打好。所以回过头来,他还抓紧点,晚上利用晚上再到学校里面去进修,再学习。当然这也是一种好的表现,但我认为在学校期间应该抓住这样一种机会,抓住这样子一种时机,抓住这样子一个很好的三年时间,把自己学习学好。

  所以我后来新馆论落成之前也到了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到了中央美术学院,在研修班学习。所以我说我一辈子就是从染坊到学校,学校到染坊,染坊到学校,不断的在学习的一个过程。那么只有不断的学习,你才能够满足这个现代人的需求。所以说我们无论是一个工艺家,还是一个服装设计师,还是一个产品设计师,那么我们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们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也是应该不断的学习的,所以我那时候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我带着很多本科生在那边给研究生讲课。在中央美术学院讲选修课。那么我认为,讲课进修的时间都是学习的一个过程。我们在讲课中间,我们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很多的思想,很多的思维,很多的创新的这种理念,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那么我出来那个新博物馆落成的时候,当时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仃先生。他去鼓励我要把蓝印花布做下去。我们当时认为蓝印花布都是淘汰了的东西,我们都不愿意把它做下去。他来鼓励我们说现在政府还没有钱,将来有钱了。无论是你做哪一行。他都会给予你支持。所以后来他鼓励我把蓝印花布做下去。我新馆落成的时候他86岁高龄来。为我新馆落成剪彩。那么这个时候。他通过讲了一个故事。就是为什么蓝印花布他认为是国家级的非遗。他说他刚刚解放的时候,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就是因为张斌先生创意设计的最后有梁思成、林徽因构成这个现代的这个模型,那么他的创意设计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天安门提出来融入国徽。当时刚刚解放天安门是什么?天安门是封建王朝的象征。他当时大胆的把天安门融入我们的国徽,当时很多人反对。这不是晦气嘛,我们新中国刚成立怎么能够用封建王朝的这个象征融入我们国徽。他当时提出来一个新的理念,天安门不是封建王朝的东西,它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他要把文化遗产融入我们的国徽。当时我们的党徽,包括我们的很多徽章都是镰刀榔头,镰刀代表农民,榔头的代表工人。齿轮代表工人,麦穗代表农民。所以说应该是工农。我们是工农来主导这个国家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不过当时他就提出来这个,他通过讲这个什么意思。那时候我要改行的时候,他就提出来,他说蓝印花布今后会是国家级的文化遗产。所以他是先知先觉。后来过了15年蓝印花布成为了第一批的国家级的非遗,就是说他拥有超前的这种思想。我们那时候还认为。天安门是封建王朝的象征,他已经认为的是文化遗产。我们蓝印花布都要抛弃了,都要丢掉了来,认为它是落后的象征的时候,他提出来它是文化遗产。所以说张仃先生在2010年过世时报道他,称他为国徽之父。我们新中国开国大典都是张仃先生来负责设计的。那时候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做主任。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很多的,我们传下来的东西都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所以冯骥才教导我说

  元新啊,你到哪里讲课,都要教导年轻人。首先要珍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珍爱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现在学校领导很重视把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进学校做展览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展览中间感受到,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所以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今后你们在座的无论是出国还是说出省,还是到其他什么地方去工作。那么你把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了。比如首先了解我们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我们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在了解我们全国的。那么无论是你走到哪一个国家。今后你能够讲出我们国家的哪些文化遗产。实际上你的身上就会有这样子无形的一种气质。在你的身上体现出来。所以我们文化遗产对我们每一个学生很重视。所以今天我也很荣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能够到这样的一个红帮大讲堂,来为大家分享我传承的故事。那么冯骥才先生,他这一个鼓励我,他甚至鼓励了我的女儿,鼓励了我的女婿都进入了蓝印花布的艺术殿堂。那时候我女儿想要留在北京,她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毕业了以后,她不愿意回来,很多的年轻人都想留在大城市。因为他们的眼光只看到了大城市,没有看到了我们的文化遗产。所以后来做我女儿的工作回来。所以我们在座的年轻人有时候可能就会出去以后也会做相关的我们文化遗产的工作实际上他都是相通的。那么我们走遍了全国将近1000多个村在去收集我们古旧的蓝印花布精品。这个收集来我们做什么,我们要留给后人。我们今天拥有多少文化遗产,今后后人就会给后人留下多少文化遗产。因为我们现在你们在座的年轻人可能利用我们是寒假利用暑假回家以后问问你的奶奶家里面还有没有蓝印花布,有没有绣花鞋,有没有剪纸,有没有民间艺术相关的东西。我希望你们从奶奶家里能够保护出来。我们现在有个传统习惯,老人一过世。他所有的用过的东西全部烧给他,认为他是孝敬他。实际上我认为把他的文化遗产留下来,才是对他最大的孝敬。留给我们后人。我们今后永远能够记住文化遗产的这样子。所以我同我女儿跑了1000多个村,跑了全国21个省的主要的蓝印花布产区。然后我们在如皋,有一位106岁的老太太,她都记不清家里还有没有蓝印花布。后来她儿子给她从箱子里边找到了一块,她记起来了,这个是她出嫁的时候的,蓝印花布包袱布

  。

  所以你们在座的这么多年轻人,一个人带10个人,10个人带100个人,100个家庭,1000个家庭。如果找找文化遗产的话,你们家里都会有。以前的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在我们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身边的艺术。无论是剪纸刺绣,无论是这个我们的来蓝印花布无论是扎染。那么当然很多还有皮影,像陶瓷啊,都是我们的文化遗产,都可以保留下来。这个是我们收集到的很多的蓝印花布。这个是一位奶奶的蓝印花布枕头,我在收的时候,老奶奶还不舍得给我。她说她丈夫90岁过世,她说一个枕头给他带走了两个枕头是她母亲给她绣的,也是她陪嫁的。但不过她说一个枕头她的丈夫已经带走了,还有一个枕头是她的,她今后也要带走。那所谓的带走百年以后也要烧给她的。那么我们就做了很多次的工作。跑了很多次,我说你带走就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可能没有其他人知道。如果留在我们博物馆,留在我们的展览中间,那可能有千千万万的人知道你这样美丽的故事。后来他孙子,儿媳妇做她工作,后来我用一条棉被子换来的。那么我们今后留给后人,原来蓝印花布同刺绣可以结合在一起。蓝印花布在我们生活中间不仅是衣服,还有枕头,还有蚊帐,还有被面,还有门帘。

  实际上蓝印花布是南宋起源。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那么有的人说它一千三百年,最终它的源流。那么至今我们从史料记载,它是南宋1201年到1204年之间。产生的蓝印花布。所谓的蓝印花布就是油脂版。我们到展厅里边可以看到我们开的油脂钣,刻上花形,然后在挂浆挂上去用黄豆粉和石灰粉染色。然后再把它刮掉,就成了我们的蓝印花布。那么这一个蓝印花布以前明清两代,以后回家问问你的爷爷奶奶。男人是穿蓝衫长袍为美,女子是穿蓝印花布为美,就是每一个家庭,你们浙江蓝印花布很普遍,我在宁波也收了很多的蓝印花布。那么蓝印花布是我们老百姓生活中间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我们家里除开木质的家具以外,软装全部是蓝印花布或者说是南部的,无论是门帘,所以说你们在座的学生,回去问问你的爷爷奶奶。因为我办了全国很多的培训班,上次是中国服装协会组织了一批的设计师设计总监到我们蓝印花布馆来培训。来培训的时候,有一个你们浙江东阳的,一位四十一二岁的,就要叫林夕。他在我班上培训,后来我也不知道是哪里,我就问他你是哪里的,他说我是浙江东阳的,我说你浙江东阳很多蓝印花布。他说我从小从来没见过的,我们这边没有的。我说,你这样子我们也是做研究的。你回去问问你的爷爷奶奶,再问问你的父母,你家里有没有蓝印花布。他后来激动的不得了,马上打电话问他的母亲。他母亲说有,是蓝白的。后来他回去过后,就在这个一个村子里边收集了12条的蓝印花布的被面和包袱。他就很高兴。后来年底他在北京的798中国服装设计周上面做了一台蓝印花布的被面展示,后来问我借了100条被面,后来他这个展览就叫一“被”子。还做了一个蓝印花布的时装表演。这个人现在在广东他做了一个品牌叫生活债主。也就是说他在我这边培训以后,他发现原来家里我们奶奶爷爷都有蓝印花布,原来蓝印花布离我们这么近,现在他在他的品牌里边,你打开他的网站。他会有很多的蓝印花布的服装,融入他的消费中间还消的很好。今年疫情期间他还要发给我,他还一边染色一边销售。他到我这边培训以后,他就知道了蓝印花布的工艺。他后来请他设计师到我这边来培训设计总监到我这边来培训,培训了过后现在已经成为了他生活债主销售中一个主要的文化产品。后来17年他因为销售蓝印花布创新蓝印花布被评为了中国纺织推广大使。我是全国第一批的纺织推广大使,他现在是第三批的,每年评10个。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学服装的或者学产品设计的。都要来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关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你看肚兜,实际上以前啊从生下来开始。包裹孩儿的襁褓布就是蓝印花布,包裹他的肚兜就是蓝印花布。当你要结婚的时候。当你要学习的时候。当你要平时生活的时候,每一个阶段都有蓝印花布的图案来满足你精神上的需求。那么我们小的时候牙牙学语的时候。围上肚兜,那么我们有的要上学的时候他们盖的什么被面。盖在状元及第的被面。盖的三子夺魁的被面。这个蓝印花布是融入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当你结婚的时候要给你盖上麒麟送子的被面。 

  当你老了以后要给你用上福寿双全,三星高照的被面。就是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他都会有纹样来支撑你的精神。因为那时候我们不像现在有什么电视,电影,微信,网络,那时候就是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他怎么来满足你的精神上的事情?那就用我们的蓝印花布,就用我们的木板年画,就用我们的剪纸,就用我们的皮影。这都是我们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你看下这个帐沿,它就是中间是麒麟送子。这边是喜上梅梢,结婚的时候用的。所以我后来收集了大量的蓝印花布纹样。我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传承人,我不仅要把技艺做好,我还要把研究做好。那么我要研究蓝印花布,研究到八百年。那八百年之前是什么,有扎染,有拉染,有夹染。那么我们实际上在座的学生今后做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是自身有文化的。不像以前的传承人,可能只有技艺,有的时候还不识字,就像我母亲一样的,她只会纺纱织布,她不识字。那么现在我们大家都经济条件很好,都识字了。那么我们就把非遗研究好。所以至今为止,我已经出了十多本的蓝印花布的专著。我也申报了刚刚讲的国家级社科基金艺术学的重点课题。所以我去年还很有幸,我是全国蓝印花布传承人里面唯一被评为了一个二级教授,也就是你作为一个传承人。不仅要把技艺做好,还要做研究,还要做传承。还要把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东西,通过你的专著出版,留给后人。因为我到现在为为止收藏了4万多件,17万个纹样。那么我这么做的东西,要让全国的。很多的设计师,设计总监喜欢我们蓝印花布的人看到,出版是最好的一个途径。我们要让大家了解蓝印花布。刚刚我讲到我的女儿,从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来,那时候她是想要留校。

  有的想要留在国家博物馆,那么后来也是冯骥才先生劝她要回来做我们的技艺。那就韩美林先生也劝她回来之后,我们的技艺。那么做技艺是很苦的,现在是她已经真正喜欢了,我当时也是很犹豫的。我想如果她不喜欢蓝印花布回来了以后一辈子在痛苦中住我的蓝印花布,那我好像一辈子也感觉到亏欠她了。但不过后来经过我的引导,她从不喜欢,自卑,然后到慢慢有自信,然后再跨入这个研究的行列,很快乐的做她的研究和传承。我认为这个可能是一辈子,我能够改变她的地方。所以我们在座的很多的年轻学子,一个要做自己喜欢做的和在做的,找自己喜欢做的东西,就要刻苦努力的把这门艺术学好。学好了以后,你才能够喜欢,了解了才能够喜欢。喜欢了才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所以这个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这样的一种学习的勤奋的这种精神要放在自己的学业上面。当你一头钻进去以后,也会喜欢它。当然你还没有了解它的时候,在门外的时候,可能你对这一个专业可能不了解的时候,还在徘徊的时候,只要你认真学,钻进去会越来越对自己的专业喜欢有所了解。所以现在我们是四代人在做。我母亲刚才讲了93岁,然后我女儿,我女婿和我的小孙女今年8岁了,她七年下半年带的她们学校里边。四个年级的学生,小学里边到我蓝印花布馆,做蓝印花布,体验蓝印花布。就要把蓝印花布走进小学,走进中学,走进大学。所以我也是江苏省的人大代表,我在这个省人大上面提了很多的建议。我就要一定要在中小学。大中专院校把蓝印花布,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院校。这个是我们几代人的追求。因为我女婿个子比较高,他原来是浦发银行的。后来这个辞职以后跟我们学蓝印花布,第一次他重心不稳,他个子高,我们的染缸都比较矮,他一头还栽进了染缸,弄得满脸全部是蓝印花布,我一把把他拉上来。然后他当时也是很气馁,但是我宁愿回银行,我不要做了,好像这个是不适合他的。后来又经过韩美林他们做工作,冯骥才和他说做银行的人千千万,作为蓝印花布的非遗的传承人少之又少,希望他能够坚持下去。现在他已经是我们市级传承人,我女儿是省级传承人,我是国家级传承人。然后我爱人也是市级传承人,我们家里面是国家级、省级、市级传承人。那么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良性的一个循环。所以我这个小孙女第一次会讲话的时候,问她你喜欢蓝印花布吗?她说喜欢,然后我女儿也很激动,眼泪都要掉下来。我现在有两个孙女,都是冯骥才先生起的名字,他希望我们家把蓝印花布传下去。第一个大女儿叫抒染,抒发美丽的印染。那么第二叫美印,抒发美丽的印染大业。那么也就是冯骥才先生希望我们家把蓝印花布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他说家族式的传承是我们社会的重要的一种传承方式。然后接下来就是师傅带徒弟的传承,社会的传承,院校的传承。那么我们是家族式的传承社会传承,院校传承,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我们是立体式的传承。因为我也是国家级传承人,第一个被引进南通大学的成为正式编制的。所以很多国家级传承人都很羡慕的。他说我们都是兼职教授,我是这十二年前,那时候因为我们在南通,南通我们很多的这个高校接待外面的专家教授都到我们蓝印花布博物馆来参观。那时候我们南通大学的党委书记顾晓松现在已经是院士了。他带的复旦大学的院长,叫杨玉良他也是中科院的院士。到南通来,带院士看什么呢?那就是看我们的文化遗产,那到我蓝印花布馆来,后来我那天正好在一圈介绍下来以后,这个杨玉良院士就问我们的这个党委书记,所以你问问这个人现在在哪里。我们大学应该需要有这样的人。后来这个杨玉良院士走后,后来他们就来要求我进高校,我当时就感觉到。通过谈的时候,他说你还是做你的蓝印花布。那么你的今后的所有的成果,我们南通大学能够共享。你还是做你的蓝印花布的技艺,还是做你的研究,还是做你的创新。就把我们带一下研究生。我当时想这个是天上掉馅饼。我是辞职出来已经十年了。那么南通大学能够引进我这样子一位非遗传承人。所以后来我进了南通大学以后,有这样的大学的一个平台,就可以申报国家级的课题。所以我就后来申报了国家级的几个课题,包括这个国家社科基金,包括国家艺术基金啊,包括国家的现在文理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然后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以后。我们为大学也争得了很多荣誉,大学也支持我做传承。包括你们张剑峰老师,在他也是我们的一个学员,我说也是一个优秀学员做的很好包括,刚刚讲到的这个林夕,在广州的都是。我们的很多学员,我们培训班刚刚办完,我们贵州的,云南的,甘肃的,山东山西的有20多个省的蓝印花布的学员。那么现在你们张剑峰老师也是最优秀的一个学员之一。所以上次我联系我说我要到这个浙江来搞个展览。他说好的,你就到我学校来,院长特别支持,我们向领导汇报,我们书记,校长很支持,所以我就感觉到这个学校啊真的。是一个人文的学院,对文化遗产重视,对传统文化重视的一个学院,你们是生活在这个学校里面是很幸福的,我们到学校不是说白墙黑板,我们面对的是这样子的一个空间。我们要更多的面对的是我们的这个文化遗产。正因为这样,你出去以后才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传统文化了解,对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你如果今后要出国的话,现在很多的学生的家长带着我们要学一门技艺,就是不是说出国一定是好,你要出国申报什么,学校还要一门传统的技艺就经常有的学生带着他的上初中的孩子,上高中的孩子到我那边来。我要拍。一个蓝印花布从刻板到什么,要做一块东西,我要放在出出国的这个申报书里边。那也就是说人家国外很重视你,不是说你成绩好就好了,你还要对你们国家的文化遗产要有有所了解。所以我们今年的。我们是南通的还是江苏的这个中考的题目里边就有一个蓝印花布,好多人都答不出来。但不过有的家长如果说知识面宽一点,带着你经常走博物馆,看美术馆,他就了解蓝印花布是国家级的非遗,他的传承人是谁。所以说今后的高考卡都要越来越宽。不是说就是课堂里学到的,而且有很多的是面向社会的。所以你们坚持学校把我们能够这个引进来,作为聘请我们兼职教授,我们就会把很多的相关的非遗能够带进学校。那是真的是你们的福气,今后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比较自豪的说我了解什么。所以说无论出国,还是走到哪里。到国外,你就是一个中国人的一个身份,那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着中国。如果说你走出去的话,你是代表的浙江,你到浙江的话,你是代表宁波。那一个人他的内在的气质,它就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形成的。不是说一朝一夕我就打板一下,我画一个口红,画一个眉毛,我就是气质很好了,他不是这样子的,他只有你在学校里边。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文化的学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喜欢或者说我在学习中间不断的这个对我们的专业知识,理论文化学习。所以我们现在的学生,这个我在中央美术学院,我们在这个小学生到我们那边来,我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所以我把蓝印花布不是说我在中央美院教的作为一个讲座上一个选修课,教他们来硬花布。不是这样的一种概念,而是让他们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祖先用的什么,穿的什么。你到那些到国外去或者是到哪里人家问问你。你的爷爷奶奶以前在没有这种化学染料之前,你们用的是什么,那你们说我还不知道是吧。答不上来。他们感觉到你对我们的传统,对我们的父辈的这种文脉的传承。根本没有什么样的这样子一种艺术修养,传统的艺术来了解他。你问问你们奶奶,爷爷以前身上穿的,以前我们没有化学染料,之前都是植物染料,都是矿物质的燃料,包括皇帝穿的绣的龙袍都是用植物染料和矿物质染料染色的。所以我们在座的穿的红的黄的绿的,那现在都是化学染料染的。那我们以前一百年之前。我们还没有的时候,那我们怎么办?我们身上要穿什么?那我们老百姓很智慧,我们靛蓝是我们最好的染料。那我们穿蓝衣服不美,那我们要设计花纹。一样的就是。我们上蓝印花布的课程,不是说叫大家都来蓝印花布,而是要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这个是我在台湾大学这个做了一个演讲。现在台湾大学,有一个林场专门是种料,专门让学生体验我们这个颜色是是怎么染的?所以这个是我2005年在成立了中国染制艺术研究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我们是在南通大学非遗进校园的一个研讨会。就是说今后随着我们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我们的校园,同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密切的这种关系。那么我们这里边这个也是冯先生给了我很高的这样一种评价。也就是说,要不断的把文化遗产要走下去,要传承下去。这个我们染坊带头这个院校教学,我们一直在做。我说作为我一个传承人,应该要培养更多的年轻的传承人。把我们的非遗能够传承下去。这个是我申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意见作品。你们看到这个可能会眼熟很多的景点上都有。这个是我89年创新的,那时候还没有中国节,我是用的丝带。后来02年。在第一次全国旅游工艺品设计大赛中间获得了金奖。那么后来这个乌镇,同理呀什么的都是仿冒我的这个鱼做了很多。但不过我感觉到我也很高兴这个设计是我最好销售的就是离老百姓的生活旅游产品最近的一个设计。大家很喜欢的。这个设计也是我申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就是融入我们的传统。而类似的之间作品也带到了我们的展厅,后来院长说帮我们放在第一个,这个是现在我们大家都很喜欢的,就是把蓝印花布用在现代生活的一个案例。这一个是设计的比较好的,一直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能够接受的。这里面可能大家都有了解的,有余秋雨,有莫言,有冯继才,有韩美林他们都围上了,我们蓝印花布的围巾。那么无论是男的女的,实际上我认为蓝印花布作为一个中性的颜色,在这个生活中间都能够需要它。我们很多的韩美林设计的作品,我已经是带来了。在展厅里边,给大家一起分享。那么韩美林大师可能大家都了解他,他是设计福娃。我们奥运会的福娃的设计者。那么今年的邮票,7年的邮票都是他设计的,今年85岁了。他对蓝印花布也是情有独钟,也是对我们的民间艺术,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大力推荐的。他也是一个传播者。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很多地方。都做了蓝印花布的传播和宣传,是这个呢也是从韩美林大师一起做的。所以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用到了哪里。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走进生活,那么走进生活一个是做成包,一个做成围巾,一个做成人家里的软装饰。那家里的东西可能人家要到你家里来才能看得到。那么我们围巾在身上,衣服在身上,我可以能够一个流动的一个宣传的非遗。所以这个是我们走进了很多的地方我们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韩国,我们都做了大量的展览。这个是俄罗斯,这里面瑞士。我们都做了很多的相关的展览。那么我们要宣传我们的文化。现在为什么他们有的地方要把我们孔子学院关掉,它实际上怕我们的中华民族的这种五千年的文化。对他们国家进行做一个宣传。他们要把自己的国家封闭起来是吧,实际上这个是不对的。我们现在不断的这个改革开放,我们要不断的把我们的文化遗产要宣传出去,推荐出去。这个是我在北京做的一个展览,叫布上青花也是韩美林题的词。那么这个艺术展也受到了这个国内外专家的好评。所以这次展览中间研讨会的专家,我都请请到了我们这个。学院里边来,我们后天有一个中国蓝印花布的研讨会。那么我们清华大学请了4个人,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美院等等的专家教授都来研讨我们的生活美学。冯继才人物非遗的传承人是一个细胞。我们大家都把非遗用一个家庭做好了,你才能够去传播,所以我那时候带徒弟的时候,我在苏州大学也带研究生就带了以后,发现很多人都不愿意做蓝印花布。我后来想想啊,我肯定说你的女儿首先要回来做你的蓝印花布,你自己的子女都不喜欢,如果你还出去带徒弟,那谁来跟你学了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大家要记得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说你说非遗一定要做的好,你才能够有徒弟来跟你学。如果说你一人奄奄一息的一个要抢救保护,一定要给你输血,你都没有造血功能,那么这个徒弟肯定会不愿意来跟你学,因为你自己都养不活自己,现在大家都是比较现实的。这个案例就是说如果说你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自己都很困难,那谁来跟你学,所以说我们说政府给我们资助,是输血,那我们一定要有造血功能一定要自己活得好,活得很体面才能够有更多的徒弟来跟你学。所以实际上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走进生活,走进家庭,走进现代走进时尚。只有你们浙江中国美院的一个院长,和我们全家的合影,这个是在国家博物馆韩美林八十艺术大展,就是韩美林在80岁的时候做了一个艺术大展。他有一大片我同他合作的蓝印花布,是我们全家同他合作的蓝印花布。那么这一个有时尚的,有传统的,有现代的。那么也被很多人拥进了家庭。这个在我的成长道路中间,我们很多的外国人,我们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所以这个是瑞典的差不多20年来,每一年都有这个很多的外国人到我们博物馆来学蓝印花布,体验蓝印花布。今年因为是疫情啊,他们没过来。所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我们要自己要喜欢,还有。外国人喜欢还要世界人民喜欢。这个我在台湾做的来蓝印花布的这一个教学。这些是1998年二十二年前。这个是台湾的一个林场。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获得了一些荣誉。刚刚也介绍了。那么我说我作为一个染坊的学徒,实际上当时也不愿意留在染坊,想要找更好的工作。那么后来也是坚守了下来,那么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我认为肯定会做好。所以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在今后学习,把你的专业学好,把自己的专业,把学到的这一个领域的服装设计,产品设计,能够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能够把自己的专业做得更好。那么这个是主席夫人,彭丽媛,也是穿着蓝印花布,这个蓝印花布就是我刚刚讲的,我是从民间去收集,收集了很多的蓝印花布纹样来组合的。那么她认为这个团花。吉祥如意象征着团圆,像这样的幸福,象征着圆满。然后来选用了我做的这个面料。所以这一个是主席夫人这个去到比利时到法国企穿的一个图案这个图案。我们民间称他为十全十美。也称它为什锦花,他的你看花型有很多的小花型。这个是一个白底蓝花,虽然我这个图案是根据青花瓷的图案,结合蓝印花布的工艺我们来做的。那么这个图案是我80年代设计以后,那时候大量的外商订货,后来给主席夫人选种。那么实际上我们。实际上我们你看到我们服装的表演。服装的大赛属于获奖的东西,他都会与我们中国传统的元素的东西在里边。所以你们今后要服装设计要去全国及世界上评奖的话,你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东西。明确的特点才能够赢得我们评委一致的赞赏。这个服装,后来她穿过几次出国,给国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看就是中国的青花布。这个就是我们现代的蓝印花布,现在的十全十美纹样,他是小狮子花,很典雅,它设计以后穿了以后,用蓝印花布的白做了一个镶嵌,是蓝的作为一个体色,这样子得体大方。虽然这个彭丽媛夫人穿了很多的,蓝印花布服装。那么这里边有几件有代表性的。那么我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

  那么习总书记讲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我们文化的繁荣昌盛。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老师也好,作为一个专家也好,一定要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要与这样的一个自信心要有这样子一个自己的认知,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那么我们后面的时间留一点给大家提问,我们等会哪一个学生能够对蓝印花布的传统文化有一个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自己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谢谢大家。

  从染坊学徒到国家级传承人。其中的艰辛努力坚持让我们深深的感动和启发。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的文化,也就是在吴老师这些非遗传承人不断的对外传播当中,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那么今天我想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们的同学一定也有话跟吴老师进行交流。我们看看哪些同学想和吴老师进行交流。

  20美2欧慧聪:我是来自艺术与设计学院的20美2的欧慧聪。我是向老师提问一下,之前我是来自职高的,我那个高中老师之前带我们一起做过那个扎染的,就是跟蓝印花布一样的。然后我就很好奇,因为我做出来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所以说我就想说老师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就是怎样让效果更好看一点。

  吴老师:这个是一个大的问题。怎么样让蓝印花布更好。现在要把蓝印花布做的更好,那有几个方面。一个就是要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你做好看的,如果说没人需要买,没人喜欢它,那么做好也没有更大的意义。那么一个就是要融入我们现在的生活。那么融入我们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家庭生活里边,比如说你家庭的装修,我喜欢蓝印花布刚刚看到了作为一个坐骑,我蓝印花布做一个靠垫,我蓝印花布做一个门帘。那么我们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我们要把它设计。那么在明清两代,我们传统的蓝印花布是做的被面蚊帐。我们做的包袱布,我们做的帐沿。现在随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已经不需要蚊帐了,不需要帐沿了,我们不需要被面了。那时候帐沿被面也是时尚的,也是受到老百姓的喜欢的。所以以前每一个家庭里边,哎哟侄女出嫁,我印一条麒麟送子的被面,我老人做寿,我印一条三星高照的帐沿。这个当时是很时尚的一个象征。那么我们现在生活方式变了,那么我们要符合我们现在的生活的需求。

  比如说我们刚刚围的围巾是你们剑峰老师的,那么就要大家喜欢它,它有渐变。它很时尚,纹样又很现代,但不过我们的工艺。就要一定要传统的是这个。所以他用了渐变,那么他就变时尚了,原来我们全部是蓝白。那么他有渐变,那么他已经时尚了,如果他的花型设计方面又吸收了传统的造型。所以我们评判一个作品的好坏,一个要我们要与现代的时尚的。那么第二呢,就是要保持它的核心技艺。如果它这个机器印的,那么我们就作为一个工业产品了,这就是两条路了。那么我们即是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那么又是我们时尚的。

  所以说我们把蓝印花布做的更好,就要融进现代的生活,融进现代的家庭,是我们老百姓喜欢的。这个产品你看你们书记围的都很还很好,很美,大家给她鼓掌。所以刚刚这个学生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要把我们的蓝印花布做的更好,让老百姓更喜欢。那么我们就要靠你们在座的设计师们好好的学习。要把我们的设计的这个产品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服务。这样把我们的产品才能做的更好。

  20纺设 钱一琪:听了老师的讲座,挺有感触的。然后我想请问老师就是。那我们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如何将现代的理念与蓝印花布相结合呢。

  吴老师:这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把现在和蓝印花布结合起来。实际上也就是把我们现代的设计同我们传统结合起来。那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个张仃先生的一句话,张仃先生说蓝印花布是最土的。那么怎么样要把最土的变为最洋的,那么就要靠我们的这个高超的艺术的手版。那么在现在就是翻译过来,就是靠我们的设计的能力。那么也就是说。同我们在座的学员,学生的这种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要把时尚同现代结合起来,把传统同我们的时尚结合起来,虽然他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我们要用一生践行它。我们每一个时代留下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明天的历史。那么我们要把我们的设计,像你们在座的这么多的学员会设计各种各样的时装各种各样现代的产品。怎么样要把我们现在的产品能够留下来。那么留给历史。那么我们今后你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哪一个时代我们哪一届的学生,我们给我们留下的很好的设计。很好的产品,我们今天还在用。那么这就是我们现代同时尚结合的这个效果,那么很多的东西啊都是大浪淘沙。那么我们有的时候可能今天的设计过了一个时尚,可能他就流掉了。那么怎么样要把它永恒。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向传统学习,我们在传统里边能够学到一点点的精华融入我们现在的实际中间,我认为我们的设计是有根的,有魂的,有潜力的。这个是我们在座学生,可能今后在实际中间。我希望你们能够在设计中间要向传统学习。当你们碰到困难的时候。要向民间学习实际上我们民间的很多的设计,很多的产品都是我们老百姓的智慧的结晶。所以我说为什么我一直要从作坊到院校从民间到庙堂,也就是不断的在学习的一个过程。希望你们大家能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今后造成社会上要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向我们的传统学习。当你在设计中间碰到困难的时候,你就在我们历史上面找我们的优秀的纹样,找我们的优秀的造型。所以我前两年中国美院民间艺术馆开馆的时候,那这个院长请我去参加。后来我们在这个论坛上面。我们碰到了一个日本人一个韩国人他们做设计的时候,做产品的时候,他就是把它出土的一件传统的造型的一个漆器。让你们学员通过这个漆器的造型同纹样来做自己的设计。那么一个漆器他们传了六代人,一个陶瓷,他们家庭传了市代人。他们说每一代我们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不断的要提升自己。我女儿那时候交换生在韩国。她讲的她是在韩国的时候,他们做设计,一个作品他们叫你做设计100件。充分发挥你的设计的能力。从传统中间吸收营养。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为什么在设计中间,我们现在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更多的更好的让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设计的东西。所以那时候我上了这个学校过后我就把彩陶,把青铜,把瓷器,把剪纸,把木雕我都用过了,我们蓝印花布的设计中间。所以随着日本人大量的订货,但不过你要了解彩陶,了解木雕,了解蓝印花布的工艺,所以希望你们在设计中间碰到困难的时候向传统学习。那像民间学习然后,到了社会以后,今后还要回到学校,不断的进行学习。这个是我一生中间的体会。

  老师在同学们,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的文化,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保障。

  作为以纺织服装为龙头专业的学校,对纺织服装非遗的传承学习和创新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希望同学们更加让我们的专业认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工匠精神,传播红帮文化,在保护和传承。

  背负求文化遗产上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23期红方大讲堂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好,是这个这些,谢谢大家,谢谢提问。

上一篇:新闻报道
下一篇:图片合集
  主办单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浙ICP备120140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