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两岸纺织服装协同创新圆桌会议举行
撒“网”撬动全产业链创新
本报讯 (记者 路妍 通讯员 金容容)随着纺织服装行业缓增长新常态的到来,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创新,对推进行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至为关键。在此过程中,加强产教融合,为行业转型提供创新人才,则是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持。
11月10日,“2015学院科技周两岸纺织服装协同创新圆桌论坛”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学术部联合主办,宁波市新型面料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先进纺织技术与服装CAD重点实验室承办,东华大学教授王依民、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徐兴雄、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瑄等相关企业代表和专业人士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互联网时代·科技+时尚新产品协同开发助推企业与人才创新”。邀请高校代表、行业专家及企业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如何培养发展纺织创新人才等话题,发表了《需求&合作&创新》、《面向协同创新的新产品开发》、《协同创新下的科技时尚产品的开发思路》、《互联网时代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变革创新的机遇》等主题演讲,在解读当前纺织服装行业热点与需求的同时,援引具体案例,指明行业向多功能、差异化及绿色环保健康的发展需求。
中科院宁波材料工程所研究员陈鹏在会议上就聚乳酸改性纤维开发的新发展表示,聚乳酸纤维作为含淀粉的农产品为原料,是非常绿色的合成纤维,远优于一般的人造合成纤维。随着绿色消费时代的来临,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加强,将给聚乳酸纤维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数码印花的出现,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完成印花,同时改变传统印花污染严重的现状,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着装需求。”黑迈数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陈伦安表示,黑迈数码非常看好数码印花未来发展,也缔结平台同步建设“梦工坊”网络在线印花,开发My T APP系统,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向B2C和B2B转型。
与此同时,高校创新,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联合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是推进行业技术发展的关键。而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教育,才能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这对优秀人才缺乏的纺织服装行业尤其如此。
来自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徐兴雄认为,大学生是企业进步发展的一个来源和基础,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这样一个平台资源,让更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推动发展。
浙江凤凰庄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锡辉表示,企业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学校的人才资源也非常多,校企合作是未来的趋势所在。学校给企业提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将对改变行业原创性、功能与时尚不足等方面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