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 中国青年报
>> 中国教育报
>> 中国纺织报
>> 人民网
>> 中国教育在线
>> 央广网
>> 学习强国
>> 新浪网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浙江日报
>> 浙江教育报
>> 浙江工人日报
>> 钱江晚报
>> 都市快报
>> 浙江在线
>> 宁波日报
>> 宁波电视台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中国宁波网
>> 甬派
>> 甬上
>> 今日镇海
>> 其他媒体
请输入关键词:
 
首页 > 媒体聚焦 > 钱江晚报
 
红帮裁缝鼻祖不是张尚义而是他的后人
 
发布时间:2014-12-28   点击率: 信息来源:钱江晚报 2014年12月12日 n0008版
 

  红帮裁缝,是清未民初宁波涌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中国服装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人数最多,分布最广,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著称于世。

  盛名之下的这一群人,却很少有人研究过他们的故事。直到20世纪80年代,宁波的学者们才对红帮裁缝开始调查与研究,但找寻工作,犹如大海捞针。经过40多个城市、数百人的走访,第一本红帮裁缝专史《红帮服装史》于2003年问世。世人第一次知道,原来红帮鼻祖叫张尚义,曾流落日本。

  但时隔11年后,这一说法被颠覆。昨天,季学源、竺小恩、冯盈之、王以林四位学者共同编著的《红帮裁缝评传》(增订本),首次以史料考证为依据梳理了红帮的历史,纠正了多处错误说法,其中提到红帮鼻祖并不是张尚义,而应该是他的后代。

  质疑

  流落日本的红帮鼻祖

  却在当地找不到记载

  在红帮的发展中,明朝遗民朱舜水的《答安东守约书》曾经提到,明代末年,有一群中国裁缝流亡日本。而坊间传言最多的,就是被人们成为“红帮鼻祖”的张尚义。

  张尚义,原来是农民,为了维持生计开始学做裁缝,五代人都从事服装业,是宁波第一个裁缝世家。关于张尚义“横滨学艺”,一度引起服装研究界的关注。

  但前不久,一些旅日华侨来宁波交流,就和季学源提出了质疑:“宁波的鼻祖在横滨开过服装店?为什么我们找不到相关资料?”

  华侨还带来了一些材料,《上海与横滨》、《日本近代史纲横滨中华街》、《横滨市史》、《横滨近代史辞典》等多本著作,没有一本提到过张尚义,也没有张尚义在横滨开创近代服装业并传诸子孙的记述。

  除了翻查史料,旅日华侨、宁波旅日同乡会评议员孙明峰还告诉季学源,2013 年,他们曾去横滨外国人墓地实地考察,也没有找到张尚义墓碑,和任何有关张尚义的记载。“华人对横滨港的建设有多方面的巨大贡献。如果张尚义在开港前就到了横滨村,并将子孙带到横滨,他便是横滨史上很值得追述的第一个到达横滨的历史人物,多种横滨的史书都疏于记述是不可能的。”

  而根据横滨华侨志的相关记载,1870 年,已有宁波人来到横滨从事西服业,但其中没有找到张尚义的记载。

  调查

  红帮鼻祖有误

  只是本帮裁缝

  华侨们的质疑,也让宁波本地学者上了心,他们决定要认真搞清楚红帮的那些事。

  1991年,鄞县针纺织服装公司成了最早调查红帮裁缝的企业。最初的调查是一份张氏家谱,其中记载:张尚义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卒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去世时 59 岁,生有 3 子。张尚义是在鱼船上帮厨时,遇海难才漂流到日本横滨的。而旅日华侨带回来的资料中,提到那一年是1820年,这样来算,张尚义应是 47 岁。

  但翻查横滨的历史,外国人第一次到横滨是 1858 年前后,而横滨开港向外国人(欧美人)开放是在 1859 年。那时,张尚义已去世 27 年。

  这样一来,“红帮鼻祖张尚义横滨学艺”这一说法,不仅年龄上不符,和横滨的历史也不吻合。

  “横滨开港还要待三四十年之后,也就是说,那时的横滨根本没有欧美以及其他穿西装的外国人。那,即使张尚义在这个时期到了横滨,也不可能学习做西式服装。”季学源说,就算张尚义是自学成才,成了西式裁缝,问题又来了:他为谁做西装?”横滨当时仅仅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封闭、落后,渔民和农民的服装都是日本的传统服装,那里的人可能连西装都未见到过。”

  如此看来,张尚义只是本帮裁缝,而确非红帮裁缝鼻祖。

  确认

  红帮鼻祖确非张尚义

  而是他的后人

  多年前的定论一下子被推翻了,大家疑惑了。红帮鼻祖究竟是谁?

  最初的调查曾找到过一位旅日归国的宁波人,叫张师贤。他的自述里提到,13岁时,他来到日本一家“同义昌西服店”店打工,当时的老板就是张尚义的儿子张有松。

  “当时在日本横滨和东京开西服店的,绝大多数是鄞县张家漕人。张家漕是小村,20 几户人家,只有二三户没去(日本),其余都到日本去了。我在那学生意时,店里有100多人,店铺很大。大家喊张有松叫公公,他在张家漕还造了一幢洋式房子。”根据张师贤的回忆,张有松及其子孙们在日本经营服装店已有多年。而张氏家谱的记录中,张尚义之后的四代子孙,都有从事服装业的,算起来张氏是宁波第一个裁缝世家。而最早的红帮裁缝,应该是张尚义的儿子这一辈。

  孙明峰的一份资料中,也提到张有松在横滨开办同义昌西服店,但没有记载开办时间,而同时去的兄弟张有福,1861 年曾在横滨开办了公兴昌洋服店。

  根据横滨史料记载,第一位到横滨的中国人阿忠,是1859年6月2日开港后到横滨的。根据这个时间推断,张有松、张有福的西服店,应该是横滨开港后,华人开设最早的一批西服店。

  “我们应该要纠正这个错误,不能以讹传讹。”季学源激动了,“张尚义早已于 1832 年逝世,张有松、张有福开办的西服服装店应与张尚义无关,这二人才是真正的红帮鼻祖。”

  宁波第一个裁缝世家

  虽然红帮鼻祖不是张尚义,但他的子侄在日本横滨创办了胜利西服店,在东京创办了“培蒙”、“东昌”、“公兴昌”等西服店,红帮鼻祖仍是张家人。而张家最杰出的贡献,就是与孙中山先生、黄兴先生一起创造了“国服”中山装。

  在《红帮裁缝评传》(增订本)的首发仪式上,除了对以往的错误说法纠错,该书还对红帮研究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在横滨服装界、华侨界影响最大的,当首推张方广先生,他是一个为张氏裁缝家族光宗耀祖的人物。

  人们常说:有太阳和水的地方就有华侨。华侨的“白手”最早握住的是缝纫刀(含裁布刀和剪刀)、理发刀、厨刀。在横滨中华街上,就有一位“白手”握剪刀的老华侨张方广。

  张方广的父亲张有宪,是张有松的堂兄弟,明治三十年来到横滨。当时的横滨,老百姓普遍穿和服,日本也没有人掌握裁剪洋服的技术。张有宪曾在故乡宁波开过西服店,他一手裁剪缝制西服的技艺是在上海学的。

  “他一眼就能看出人的身体特征,肩宽以及手腕粗细,每个人左右都不同。甚至有些客人都不需要量体,方广先生就能目测出他们的身体尺寸,直接裁衣。方广先生做好的西服,只要人的体型不发生变化,就能穿一辈子。”曾对张方广进行过专访的日本《银花》杂志写道,一位外籍顾客对张方广“您做的是艺术品”。

  横滨推行明治维新,全盘学习欧化,西服传入亚洲,最早就从日本兴起。张氏后人对红帮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横滨近现代服装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可谓巨大。无论是技艺,还是中国工商业的优良传统,张氏后人使得红帮精神在异国发扬光大。

  《红帮裁缝评传》的出炉

  红帮的研究工作很难,一难在原始资料极少,这也造成了早期搜集材料会有些讹传;二难在从事这项研究的专业人员较少,工作条件也有限。所以《红帮裁缝评传》的出炉是很不容易的。

  为本书作序的是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浙江文史馆馆员吴光。他在序言中写道:红帮裁缝在中国服装史上做出了诸多历史性贡献,是中国服装史最大的流派,但对于他们的研究,一直是块空缺。这本书除了本身的史料价值外,还给史学界一个重要启迪:史学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为国家民族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草根人物,为他们树碑立传,还他们应有的历史性地位,铭记历史。

  “宁波服装博物馆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文化研究院一直致力于‘红帮’的研究,该书正是博物馆牵手高校,开展专题研究的又一项新成果。‘红帮’研究应该回归到严谨的学术研究轨道中来。”季学源说。

 

上一篇:百年“红帮”
  主办单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浙ICP备12014096号